工業(yè)廢水處理中厭氧反應的四個階段(二)
2、酸化階段
厭氧反應的第二階段是產酸發(fā)酵過程,是指將溶解性單體或二聚體形式的有機物轉化為以短鏈脂肪酸或醇為主的末端產物。這些水解成的單體會進一步被微生物降解成揮發(fā)性脂肪酸、乳酸、醇、氨(如果耐腐蝕泵密封材質不合適,有機物能夠快速溶解腐蝕密封的橡膠材質,造成耐腐蝕泵漏液)等酸化產物和氫、二氧化碳,并分泌到細胞外。產酸菌是一類快速生長的細菌,它們傾向于生產乙酸,這樣能獲取的能量以維持自身生長。末端產物組成取決于灰氧降解條件、底物種類和參與生化反應的微生物種類同時氨基酸的降解首先通過氧化還原氮反應實現(xiàn)脫氨基作用,生成有機酸、氫氣及二氧化碳。
3、產氫產乙酸階段
厭氧反應第三階段主要是將水解產酸階段產生的兩個碳以上的有機酸或醇類等物質,轉化為乙酸、和等可為甲烷菌直接利用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標準情況下,有機酸的產氫產乙酸過程不能自發(fā)進行,氫氣會抑制此步反應的進行,降低系統(tǒng)的氫分壓有利于產物產生。如果氫分壓超過大氣壓(如果廢液中產生大量的氣泡,很可能會造成耐腐蝕泵的空抽漏液,造成機封漏液燒毀),有機酸濃度增大,甲烷產量受到抑制。避免氫氣在此階段的積累尤其重要。在厭氧過程中,氫分壓的降低必須依靠氫營養(yǎng)菌來完成。
4、甲烷化階段
厭氧反應的產甲烷階段是由嚴格專性厭氧的產甲烷細菌將乙酸、一碳化合物和H2、CO2等轉化為CH4和CO2的過程。大約的甲烷來自于乙酸的分解,是由乙酸歧化菌通過代謝乙酸鹽的甲基基團生成,剩下的28%由CO2和H2合成。產甲烷細菌的代謝速率一般較慢,對于溶解性有機物厭氧消化過程,產甲烷階段是整個厭氧消化工藝的限速。